统准粮食数据,我们有“新武器”了
近期,因疫情等原因
越南、俄罗斯等国陆续出台
禁止或限制
农产品出口的措施
给国际农产品贸易蒙上阴影
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抢粮、囤粮的现象
引起一些网友的紧张
紧张
网友
我国的粮食够不够养活14亿人?
粮食生产数据如何保障?
今天小编整理了大家
最关心的问题
一起来看看吧~
Q
当前如何把控我国粮食安全状况?
国家统计局通过开展供需平衡分析测算,为党和政府准确掌握我国粮食供给情况提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供给充裕,稻谷和小麦等口粮完全实现自给,谷物自给率达到95%。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面对来势汹汹的全球疫情,我们有底气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A
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农产量调查技术方法体系正在不断升级换代,当前主要采用遥感测量对地抽样调查方法。
从2016年起,无人机技术逐渐进入农作物调查的地面调查环节。
截至目前,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伍已经拥有了1000多台无人机,培训了1000多名无人机调查飞手,在全国各地采集地面样本地块数据,开展一些地区样本的季节性调查工作。
为提升调查能力,去年以来,通过将“无人机”、“大数据”、“智能化”相关技术有机结合,开展无人机自动飞行、自动拼接、自动识别功能的研究,在广西等地成功的投入试验。
此项研究提升了农作物实地调查数据的客观性、科学性,提升了调查工作效率,请大家一起来围观这“三个自动化”的新招式吧!
操作流程演示图
自动飞行,省心
REC
▲自动拼接,放心
自动识别,称心
无人机是如何通过“三个自动化”准确获得播种面积数据的呢?
秘密是…
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
没错,你猜的差不多
最关键的是农业调查多年的历史数据积累、大数据基础上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自动识别模型才能逐步训练成功。
Q
这调查看上去好复杂,出来的数据准确吗?
其实,现场调查还是很简单的。县级调查队工作人员把数据输入平板电脑(主要有调查任务包、航线规划等数据),带上电池,背上无人机,开上车。然后,在样地边上,一键放飞、一键上传、一键自动解译,再经过人工审核后提交上级审核。上级部门,按照工作制度结合调查数据,审核、推算、汇总,取得各省粮食播种面积。所以,农民兄弟种地了没?种了什么品种?这些我们都有影像留存印证的,你说准不准?还害怕没有粮食了吗!
A
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的小伙伴们反映,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PDA人工调查或者传统无人机调查流程,一个样方调查至少需要耗时1-2个小时,一天最多也就能完成1个村3个样方的调查。
使用升级后的无人机系统和流程,一般调查任务2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天完成3个村9个样方的调查任务压力不大。
使用无人机采集样地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实现了工具创新和方法创新,升级后的智能识别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效率和精度,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升。
此项试验的成果,也为全国各地农作物实地调查的流程自动化,进行了有益尝试。
技术的不断升级,方法的不断完善,我们会把粮食面积统计得更准、更实,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小伙伴们再也不用为粮食数据操心了~基于统计数据,统计人说:“粮食没啥问题。”
小伙伴们
国家粮食储备充足
放心吃吧~
来自小薇小迅的友情提示
记得宅家会变厚
且吃且珍惜~
策划:国家统计局农村司
编辑:南宁调查队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